凌先有:感受思想伟力 领悟博大情怀——学习《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的几点感受

时间:2024-10-29 18:37:58来源:本站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 12 次

  编者按:为了深入推进习近平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研究,落实水利部加强水文化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推动中国水文化前沿问题研究向纵深发展,2024年10月19日—20日,由新时代治水社会科学研究院(水文化研究中心)举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协办的“习近平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研究暨中国水文化前沿问题高端论坛”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凌先有等知名水文化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现将报告内容全文编发,以飨读者。

《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后,我认真学习了两、三遍。咀嚼书中130多篇重要文献、297段论述,从字里行间感受总书记治水论述的立意高远、治水思想的博大精深,深刻领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民族情怀、家国情怀、为民情怀、江河情怀和水文化情怀。
一、永续发展的民族情怀
1.从历史维度阐述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习近平指出:“我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农耕文明决定了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的至关重要。历史上不少王朝更迭兴衰跟水情有很大关系,水情决定着农业丰歉,农业丰歉决定着社会安稳。”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邃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高瞻远瞩,从历史维度阐述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至关重要性,让我们对治水有了更加长远的思考、开阔的眼界和历史的担当精神。
2.从现实维度强调水危机已经成为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3.14”讲话中指出:“我国水安全已全面亮起红灯,高分贝的警讯已经发出,部分区域出现水危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水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成了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总书记深刻分析了我国水安全面临的严重问题,警示我们要大力增强水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水安全问题。
3.从为子孙后代造福维度明晰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实践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总书记心系民族千秋福祉,高度重视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为我们明晰了水安全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实践导向。
4.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维度明确保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许多民族地区地处大江大河上游,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开发资源一定要注意惠及当地、保护生态,决不能一挖了之,决不能为一时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要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钱。”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新时代大江大河治理中革故鼎新、攻坚克难,为人民群众建设幸福河湖,为民族永续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5.从保护环境的维度阐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我们只有以江河保护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索江河保护治理的新规律,把握江河由治及兴的大势,才能更好地以江河保护治理成效,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二、治水安邦的家国情怀
1.治水之道是重要的治国之道。水运连着国运。习近平指出:“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在这样的水情下,从一定意义上说,治水即治国,治水是重要的治国之道。”“国家统一有利于治水,治水又有利于国家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办成了许多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的治水大事要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实践证明,善治国者必先治水,治水之道是重要的中国之道。
2.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习近平在3.14讲话中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水可以兴国富民,也可能衰国害民。所以,兴水利、除水害,古今中外,都是治国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角度和战略的高度寻求新的治水之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征程治水肩负的新使命新任务,全面提升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线。
3.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三峡工程是大国重器”“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适度超前开展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联网、补网、强链,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全面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国家水网建设起来,必将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必将载入我国治水的千秋史册。
4.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指出:“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更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会上指出,要“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整个国家乃至人类的高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大论断,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建设美好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
1.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春节前夕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时指出:“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指引洮供水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鲜明体现了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和价值取向。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的理念,提示我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水利益问题,持续提高水安全的保障标准、保障能力、保障质量,提升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坚持保护环境,为民造福。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在江苏调研时指出:“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全国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基本解决农村的垃圾、污水、厕所问题,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3.坚持生命至上,防灾安民。2016年7月,习近平在河北唐山视察工作时指出:“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做好当前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讲话指出:“当前已进入七上八下防汛最关键时期,防汛抢险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进一步动员和行动起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继续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每年都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坚持兴水利民,护水惠民。习近平对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批示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有序推进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推动金沙江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好造福人民。”在视察江苏时讲话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水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水患治理到兴修水利工程,从节约用水,到改善水环境等,都始终要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兴水利民,才能为治水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才能推动中国水利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统筹治理的江河情怀
1.以治水思路为引领,保障水安全。习近平指出,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治水也一样,不要总想着征服水;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既讲人定胜天,也讲人水和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要准确把握人与水、水与生态、水与经济社会等辩证统一关系,把“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不折不扣落实到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
2.坚持节水优先方针,落实全面节约战略。习近平指出,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指出:“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细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举措,健全覆盖全流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体系,科学配置干支流水资源。”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必须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大力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用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坚持保护优先,促进人水和谐。2021年7月,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保障好城乡饮用水安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追根溯源、系统治疗,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只手协同发力,水是公共产品,政府既不能缺位,更不能手软,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格局,增强水利发展生机活力。
4.坚持实施国家“江河战略”,促进人水和谐。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祖国的大江大河,先后在长江上游、中游、下游考察并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深入调研并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要准确把握国家“江河战略”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以更大力度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黄河流域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水资源为核心、江河为纽带,统筹流域和区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上地下,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促进人水和谐共生、建设幸福江河。
五、保护传承的水文化情怀
1.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水文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硕的成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不可或缺、作用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要增强文化自信,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水文化,立足治水实践,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水文化。通过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
2.挖掘水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繁荣新时代治水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在千百年来的治水兴水实践中,各地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水文化遗产,有些水利工程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不断挖掘整理历史治水文化,追溯江河文明之源;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波澜壮阔的江河保护治理所形成的精神,开展深入系统研究,科学阐释党领导人民治水的经验与优势打造党领导人民治水的精品展陈,认定一批具有红色基因的国家水利遗产,从中遴选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发挥教育功能,赓续红色血脉。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融合传播矩阵,努力创造体现时代精神的水文化产品,转变水文化传播理念和话语体系,深入挖掘水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传播好中国治水方案,弘扬好中国治水精神,繁荣发展新时代治水文化。
3.讲好中国治水故事,推出水利文学艺术精品。习近平指出:“要开展黄河文化宣传,以多种形式讲好‘黄河故事’,形成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浓厚氛围,积极搭建黄河文化交流传播平台”。“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近年来,水利作协先后组织创作了一系列报告文学以及大量的散文、诗歌等作品,组织开展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讲好水土保持故事”“庆祝建党100周年,讲好农村供水故事”,开展了中国文学艺术家巡沅水看沅陵、巡长江看水利、南水北调工程文化采风等活动,受到了各界的好评。我们要认真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时代脉搏,紧紧围绕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国家水网建设、长江大保护、黄河治理保护、国家节水行动、复苏母亲河行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灌区现代化建设、强化河湖长制、智慧水利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运用电视剧、电影、戏剧、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全景式、全方位反映新时代治水思路、治水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努力创造体现中国精神、水利精神的水利文艺精品力作,为时代画像、为水利立传、为英模明德,用心用情用力展现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忠实记录水利职工的伟大创造、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貌,抒写水利行业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要深挖水利题材、吸收传统精华、提炼创作主题、创新表现手法,进一步增强水利文学作品的思想穿透力、情感震撼力、艺术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更好满足水利职工和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好地服务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凌先有简介

凌先有,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曾三次荣立三等功。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水利部政策研究项目水文化专家、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专家、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信息干部在线教育特聘教授、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专家。

出版《中华江河水文化》《走进湿地》《玉兰花开》《跟着节气过好健康生活》等著作。主编《情满江河》等著作。担任《世界各国首都的母亲河》总编著。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艺术报》《诗刊》等十多种报刊文章。重要论文有《瑞典的生态文明建设》《丹麦的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引擎》《水灾害与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品位》等,先后荣获中国首届水文化论坛、中国首届原水论坛、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与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一、二等奖;中组部全国离退休干部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中组部纪念离退休干部工作30年理论研讨论文一等奖,全国水利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一等奖、“治水为民、千秋伟业——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题征文二等奖。

近年来,分别在国际国内论坛上做了《加快推进淮河水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山水文化名城》《弘扬黄河文化,打造幸福河湖》《弘扬弥河文化,建设幸福河湖》《以水文化引领幸福河湖,推动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妈祖文化的水文化精神》《弘扬泉水文化,凝聚发展动力》等报告,在人民网人民视频上做了《水文化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先后为全国干部在线教育、河海大学、水利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培训班等做水利及水文化专题讲座,为30多个部委和单位授课,所讲党课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评为示范党课、聘为党课宣讲辅导员,40多次应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节目访谈,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和喜爱。

分别担任云南滇中引水工程水文化规划、陕西引汉济渭工程水文化规划专家组组长,在推进水工程与水文化结合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成果。2024年被聘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热门新闻

营业执照注册号:91110117MA7HNYM38Q 中心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fhxwtv@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路通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010-53317369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与有害信息举报电话:15901183567 涉未成年人举报办公室电话:010-53656857 邮编:100000
本中心信息有部分内容来自媒体、个人、企业对该部分主张的知识产权请来电不代表{ 法治之光网}观点,使用本中心资讯须经本中心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ICP备20220059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