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德:“省级创业村落”茶农忙出“黄金季”,绿叶子变“金钥匙”

时间:2025-04-16 12:00:55来源:本站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 10 次

11(1).jpg

凤凰新闻网络电视台(记者 张亚军 通讯员:杨代富  李新平  李永潇  杨俊佳  陈棪)春意盎然,茶山叠翠。眼下正值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春茶产销旺季,在小勐统镇梅子箐村的古茶园里,茶农们指尖翻飞,鲜叶满筐;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茶香四溢;全国茶商慕名而至,竞相抢购……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

22(1).jpg

近年来,永德县立足古茶树资源禀赋,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深化三产融合,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绿叶子”变身“金叶子”,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33(1).jpg

标准化种植:古茶树变身“绿色银行”

走进梅子箐村茶区,1200余亩古茶园苍翠连绵,茶农王旗生正忙着采摘鲜叶:“我家有200多棵古茶树,加上收购周边鲜叶,一年能赚五六万元。”作为“中国名茶之乡”,永德县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全域绿色茶园创建,梅子箐村坚持以质量树品牌集聚财气,村合作社把484户茶农联合起来,与企业签订鲜叶收购和茶园管理协议,引导茶农加强古茶树保护,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深耕施肥、茶叶采摘等技术标准,确保鲜叶质量有保障,销售有渠道,实现“一片叶子”从源头提质。2024年,全村茶叶年产值超1500万元,户均增收3.5万元以上,古茶树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

精深加工:家门口就业端稳“绿饭碗”

在文茗茶叶初制所,杀青、揉捻、晾晒等工序有条不紊。公司负责人李文明介绍:“我们全天候加工,日均收购鲜叶3吨,通过联农带农模式,带动村民鲜叶变现、就近务工。”近年来,永德县通过抓规范促生产,引导茶叶加工企业从厂区选址、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功能布局、加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抓好从业人员培训,推行绿色化生产,清洁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茶叶附加值提升。村民张国红在车间负责分拣工作:“我们晚上来这里帮忙,白天可以回家干自己的活,不用出去外省打工,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这样也照顾了老人、小孩,生活也过得去。”

梅子箐村作为永德熟茶核心产区之一,拥有茶叶初制所58家,每到茶叶采摘、生产加工季,能够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务工1600余人,全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占比从2022年的37%下降至2024年的26%,成为永德县外出务工率最低的行政村。2024年,小勐统镇梅子箐村获评“省级创业村落”。

茶旅融合:生态茶园催生“美丽经济”  

小勐统镇依托茶产业底蕴,引领群众主动换思想、积极找商机、自主创业就业,发展农家乐、茶馆等旅游服务产业,推动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等产业融合发展。村民赵贵勇将庭院改造成茶室:“以前守着宝山讨穷日子,现在梅子箐名气越来越大,路也修好了,来往梅子箐茶山游玩的人越来越多,索性我就把自家院子改造成茶室,供前来茶山游玩的人休息品茶。我家就在路边,往后路过梅子箐,茶总给你们提前准备好。”目前,全村发展茶室100余家、民宿3户、餐馆4户。2022年以来,接待游客超 3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达 30万余元,实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良性循环。

电商赋能:直播带货撬动“云端市场”    

为拓宽销路,梅子箐村引入电商平台,成立“梅子箐村民直播间”,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开展线上直播带货。目前直播间粉丝超2万,日最高交易额7万元,总销售额突破70万元,带动10余户村民自主开播,其中2户茶农日销超5000元。河南茶商刘宝省驱车2700公里前来采购:“梅子箐茶‘甜柔’独特,市场供不应求!”凭借“香、甜、柔”的品质,梅子箐茶从区域品牌跃升为全国“网红”,带动茶农年均增收超万元。

据悉,永德种茶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丰富,境内生长有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茶树。是普洱茶的黄金产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大县、国家茶产业发展规划县、国家标准茶园创建示范县、普洱茶主产区、全国茶业百强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域等称号。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有25.22万亩,2024年茶叶农业产值达9.1亿元,5.35万户21.72万茶农端稳“绿饭碗”。茶山深处,乡村振兴的“致富经”正随着袅袅茶香,飘向更远的地方。 

热门新闻

营业执照注册号:91110117MA7HNYM38Q 中心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fhxwtv@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路通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010-53317369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与有害信息举报电话:15901183567 Copyright © 2024 法治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 涉未成年人举报办公室电话:010-53656857 邮编:100000
本中心信息有部分内容来自媒体、个人、企业对该部分主张的知识产权请来电不代表{ 法治之光网}观点,使用本中心资讯须经本中心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ICP备20220059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