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经典思想,推进理论创新 ——《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评介

时间:2024-05-06 15:55:28来源:本站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 38 次

邯郸学院 历史学博士 强晨

(凤凰新闻网络电视台任玉峰讯):荀子是战国晚期最为重要的学者,在先秦学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然而从宋代开始,儒者多主孟子人性本善之说,对荀子多有贬斥,直到清代荀子才重新受到重视。近年来,有关荀子及其著作的研究层出不穷,邯郸学院刘振英、田青合著的《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

该书30余万字,分为四章,分别讨论了心、性、王、圣、群、分等《荀子》思想理论主要范畴,《荀子》思想与先秦诸子学说的异同,荀子思想对后世儒者的影响和荀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纲与维度。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资料翔实,语言流畅,富有创见。总体而言该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纵横贯通,转相发明。《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一书既重视对荀子与同时代诸子思想的共时性对比研究,又注意历时性考察荀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两者相辅相成。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众说纷纭,荀子本人就曾作《非十二子》,对它嚣、魏牟、陈仲、史鰌、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子等十二人逐一作了批判。刘振英博士并未面面俱到地将九流十家的思想与荀子思想一一对比,而是重点选择了商鞅、墨子与韩非三人,从思想理论主要范畴的角度分析了他们与荀子的异同。秦国重用商君之术不纳荀子之言,儒、墨并称显学皆以尧舜为宗,韩非从学荀子而转儒入法,三人均与荀子关系密切,刘博士的选择洵为合理。

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家从诸子中脱颖而出居于独尊地位,中国哲学史由子学时代转入经学时代。董仲舒、朱熹、王阳明、谭嗣同均为开一代风气之先锋人物,将其思想理论主要范畴与荀子思想进行比较,能够更好地探寻荀子思想理论的精髓之处,为我们今天创造性转化荀子思想和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借鉴。以董仲舒为例,刘振英博士揭示了荀子与董仲舒和合思想都与秦统一六国的时代巨变有着密切关联,是带有实践意义的融突与和合。荀子融通了先秦诸子和合之学,建立了和合思想同“明分使群”“节用裕民”等思想范畴的血肉联系;董仲舒将和合观念贯穿于其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之中,提出了“一统论”“天人感应说”“和者气最良”,荀子和董仲舒的和合思想对当今中国文化应对人类共同的五大冲突、西方文化与现代化带来的挑战颇具借鉴意义。

其二,条分缕析,善于归纳。先秦时代荀子所著文章多为单篇流传,西汉刘向《荀子叙录》言,“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重复二百九十篇,实著三十二篇”,正反映了这种情况。因此,荀子思想散见于各篇文章之中,缺乏一望可知的系统性。《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的作者不惮烦劳,对《荀子》一书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全面梳理,甚便后学。

根据刘振英博士的统计,《荀子》三十二篇谈及“圣人”概念84处、“群”32处、“分”126处、“和”77处、“合”64处、“今人”14处、“伦”9处、“类”62处、“统”25处、“一”309处、“壹”27处。刘博士还详细辨析了“伦”的两种含义、“类”的五种意义以及“统”的四种要义。

刘振英博士指出,荀子思想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有二,一是如何得君行道,二是如何实现人伦文明社会。荀子思想的总纲是尊王隆礼,《荀子》礼学的根基是宗经、征圣,礼为先王唯一之道。荀子思想的三大维度是成圣、王道和方法论,成圣与王道两大维度是内容主线,属思想范畴;方法论维度是逻辑主线,属形式范畴。

其三,史哲结合、文哲交融。中国传统学者虽然研究也各有侧重,但总体来说以整体性研究为一大特色,并不强分文史哲。近代以降,道术为天下裂,学术发展才日益走向专业化,但研究古代经典仍应以融通为鹄的,《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一书便较好地践行了这一点。

该书在讨论儒学危机下《荀子》礼学与《商君书》法术的交锋时,用相当多的篇幅梳理了商鞅之遇秦孝公与荀子之遇秦昭襄王的历史,分析了《荀子》所载秦昭王时期的九件史事,阐明了秦昭襄王拒绝接受荀子的根本原因在于秦国废除前代礼制、重视农战的基本国策。在参考文献中,既有吕思勉、郭沫若、钱穆等史学前辈的经典著作,也有饶宗颐、葛剑雄、王子今等当代史学名家重要论述,从此也可以一窥是书对史学研究成果的充分吸收。

刘振英博士具有中国古代文学的学术背景,在阐发荀子思想时,注意利用文学作品来帮助读者领会其精微之处。例如,是书在解说“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时指出,这种“静”是一种心境,即“不被谬误思想抑制,不被尘世嚣烦遮蔽,不被梦想颠倒干扰,真正得到般若真智,真正看清真相,真正进入光明澄澈之境”。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荀子的“静”,刘博士引用了《红楼梦》中香菱评论王维之诗的段落,通过香菱读诗跳出了自己的辛酸经历,跳出了大观园的世态炎凉,自由地出入于现实与非现实之境,对“静”进行了形象性的刻画。又如,刘博士在介绍《荀子•儒效》时,将其比之为曹植的《求自试表》、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辛弃疾《美芹十献》,使读者能更加够准确把握这篇文献的性质。

以上内容只是笔者学习《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的一孔之见,并不能全面展现该书的精义,还望对荀子思想感兴趣的读者亲自展阅,相信定能如入宝山,满载而归。

热门新闻

营业执照注册号:91110117MA7HNYM38Q 中心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fhxwtv@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路通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010-53317369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与有害信息举报电话:15901183567 pass 涉未成年人举报办公室电话:010-53656857 邮编:100000
本中心信息有部分内容来自媒体、个人、企业对该部分主张的知识产权请来电不代表{ 法治之光网}观点,使用本中心资讯须经本中心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ICP备2022005926号-8

pass